10月26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期间发布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报告(2023)》。该指数报告围绕政策助推、基础支撑、产品服务和服务效果四大方面,充分评价金融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服务成效。
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2023)正式发布现场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达到新高143.13点,较上年增长6.63%。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持续提升。
其中,作为核心工具和手段的产品服务分指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长9.6%,在2022年达到158.03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逐步健全,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持续加大,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曹占忠介绍,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后,金融机构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持续保持上行趋势,成为拉动信贷增长的重要“阵地”。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曹占忠解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主要成果
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持续领先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领先幅度不断加大。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在支持方向上,不仅支持传统的“种养”农业环节,更加大了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大农业”全产业相关活动的支持力度。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和农业科技贷款余额增速在2018年后显著提升。
图为2018-2023年二季度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在农业保险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219亿元,同比增长约25%。2023年上半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已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22.85%,领先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9.75%)13.1个百分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
曹占忠表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2023)在原有年度评价指数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需求调查指数”,从乡村经营主体视角反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新需求变化。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县域企业为中小企业,近七成保持盈利。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补充流动资金,约一半的县域企业需要并通过国有大行、农信社、农商行等主要渠道进行了融资。其中,超过五分之三的企业认为当前融资金额能满足其经营发展需求,也对融资服务较为满意。指数分析显示,四季度县域企业融资意愿上升,融资企业比例和融资金额均呈增加态势,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可以进一步深化。
据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数是中国经济信息社国家级乡村振兴指数工程的首个子工程,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布。
据了解,此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农业银行主办。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表主旨演讲。业内专家和地方乡村金融领域代表就如何进一步用好金融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了分享和讨论。
,,
网友回应